供香,知多少?

古印度传说中,乾闼婆(Ghandrva,又称健达婆,而Ghanda就是香气的意思)这名男性神灵,只以香味为食,身上也会散发出浓烈香气。后来被引入佛教成为护法护法八部众,因此香在梵语中称健达,而香也被誉为佛使。

佛教与供香

供养是佛教中的一种行为,在佛经的记载中,供养品有多种,其中包括了香、花、燃灯、饮食等等,用以供养佛、法、僧三宝。而其中供香更是代表了信徒对佛的真挚与忠心。

在佛教中,“香”是弟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,据《贤愚经》卷六记载: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,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,准备礼敬佛陀。他手持香炉,遥望祗园,梵香礼敬。香烟袅袅,飘往祗园,徐徐降在佛陀头顶,形成一顶香云盖。佛陀知悉,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。因此经上称:香为佛使,也是佛教以香敬佛的起源。在佛教中以檀、沉两种香供佛,更是一种虔诚的、真诚的供养。



在《华严经》中,佛弟子在焚香时常唱“香赞”:“戒香定香解脱香,光明支盖法界,供养十方无量佛,见闻普重证寂灭。”也是焚香供佛的又一象征意义。同时佛教也认为通过修行戒、定、慧、解脱和解脱知见这五种功德,可以成佛,喻为五分香。表示通过身口意的修行,使自己内心清净,升起觉悟和智慧,并以此供佛,称理供佛,或心香供佛。

佛家认为香与人的智慧、德性有特殊的关系,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,修行有成的贤圣,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。据经书记载,佛于说法之时,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,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,震动三界。故在佛教的经文中,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。

佛教中更有因香悟道证得罗汉果位的例子,据《楞严经》记载,香烟童子在叙述自身得悟的因缘时,指自身在经过佛陀教导他谛观一切有为相后,在自修时看见比丘们烧沈水香,并在香气入鼻的同时观察香气的出入无常,由此心意顿销,发明无漏,证得阿罗汉果位。是佛教中著名的以香修持法门。


供香

为何烧香

按照华人的传统习俗,每逢农历初一、十五,广大群众会到寺院烧香礼佛、祈福求安的。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、广获法益、正善正行,以满所愿,故将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,以祈共沾法益。

烧香是一种虔诚、恭敬的心态,一种真心的愿望或祈盼,一种与诸佛菩萨交流的信息,一种愿力,悲心和菩提心的发露。因此每一支香都是一种愿望的表达和代表。更有燃烧自己,普香十方,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

上棒香一般用单数,用一支或三支。一支表示一心向佛,三支或表示礼敬佛法僧;或表示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恭敬礼佛;或表示戒定慧;或表示断一切恶、修一切善、渡一切众生。

供香时要发心清净,远离贪心、吝啬、恶心。所以供香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条件,毕竟供品价格的贵贱不是标准。如果是为了炫耀、傲慢、贿赂三宝,或是供养后又后悔或产生吝啬心,这样的发心就不清净了。远离恶心,就是不要发恶愿。

烧香拜佛,无论是在家佛堂还是去寺院,以此如法虔诚香云供养,拜佛必当如愿。

烧香这个习俗来自于佛教,原先是用于修持与供佛,后来在民间流传开来。如今烧香祈福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。尤其在农历新年期间,新年伊始,万象更新,民众都会到就近的寺庙上香祈福。既祈福纳祥,恭贺新年,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鸿运当头、时来运转。

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、感激与怀念。去染成净,奉献人生,觉悟人生。如此而行,自然福慧具足,心想事成。



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、感激与怀念。去染成净,奉献人生,觉悟人生。如此而行,自然福慧具足,心想事成